RoHS檢測對于我們部分人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因RoHS指令已經出臺多年,但很多企業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會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隨著RoHS管控范圍的擴大,還有中國RoHS的推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RoHS檢測過程中的一些問題,請往下看。
1、“RoHS”檢測樣品的拆分依據是什么?有哪些規定?
拆分主要依據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電子電氣產品中有害物質檢測樣品拆分通用要求》和工信部限用物質檢測方法。主要有特殊的化學手段、機械手段。
2、均質物質是什么?
均質物質在RoHS 指令中的意義及拆分、檢測基本原則:均質(同質)物質(材料),由材料制成的不能進一步被機械分拆的單元,機械力分開,如旋開,切斷,擠壓,研磨和磨蝕等方法。根據歐盟委員會相關解釋性文件,所謂均質材料”是“一種不能被機械拆分成不同材料的材料”。均質物質,化學組成成分相同、分布均衡、其物理性能、化學性質相同的物質。如均勻的金屬、合金、塑料、樹脂、陶瓷、玻璃、紙、木板、電鍍和涂層,能用常規工具將之從電氣或電子設備上分離出來的小部分,且不損害分離出的那部分的原有功能。某一單元而不損害其原先的功能。借助常規手段(不施行化學方法)用簡單的方法(如旋松、脫接和/或脫焊)分解。
3、區分均質物質的意義有哪些?
① 作為執法判斷的依據:執法判斷、法律糾紛判斷的依據。
② 保證測試結果可比性:如果對均質物質不進行規范,則世界范圍內各實驗室測試結果可能相差很大。
③ 環境保護:主要為環境保護,如不規定測試均質物質,則很可能被有些生產廠商利用增加元器件或整機的質量來規避RoHS 指令。RoHS 指令主要針對“壽終”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問題,目的在于通過控制電子電氣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質的固定量和相對量,從而達到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及對人體、動植物生態的危害。測試對象為均質物質,將導致在電子電氣產品中允許使用至少量的禁用有毒有害物質,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